• Nanyang Wanbao
  • Posts
  • 趴趴!甩两下袖子,清朝官员跪拜礼以示两袖清风?

趴趴!甩两下袖子,清朝官员跪拜礼以示两袖清风?

历史专家指出,实际情况与满族服饰习惯有关。

清朝大臣参见皇帝前,为何跪拜时要甩两下袖子?这样的动作应该是清朝独有的,有什么含义?

清朝官员参见皇帝,这种场面在电视剧里常见。(图/互联网)

不少人认为,这可能象征官员清廉,如同成语“两袖清风”所表达的意思。然而,历史专家指出,实际情况与满族服饰习惯有关。

满族人在入关前生活在寒冷的东北地区,常穿一种长袖、无领、四面开衩的衣服,袖口呈马蹄状,被称为“马蹄袖”或“箭袖”。

这种设计既保暖,又便于骑射。清朝建立后,统治者规定官员在正式场合必须穿这种服饰。

官服上的颜色、图案和配饰,可显示一个人的官位。(图/互联网)

文武百官通过官服上的颜色、图案、配饰,来区分品级,紫色是一品官员、红色二品、蓝色三品。

官服上胸前和后被补子上绣的不同图案,也用来区分官衔大小。根据《大清会典图》的要求,只要是文官,补子上一律都是以绣飞禽为主;只要是武官,补子上就要绣上走兽,不过细分下来,每一级官员对应的飞禽走兽各有不同。

文官中的一品,补子上为仙鹤,二品文官为锦鸡,三品文官为孔雀,四品文官为云燕等。武官之中,一品的是麒麟,二品的是狮子,三品的是豹子,四品的是老虎等。

日常生活中,官员会把袖子挽起来。在觐见皇帝时,必须先放下袖子再行跪拜,这一动作在满语中称为“放哇哈”,也就是把袖子放下,看起来就像是在甩袖子。

这样做不仅让服饰显得整齐,还能让双手藏于袖中,在寒冷时起到保暖作用。同时,由于清朝官服袖子宽大,容易藏匿物品,因此甩袖子也向皇帝表明,袖中没有武器,以表达忠诚之意。

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,其实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