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Nanyang Wanbao
- Posts
- 【想法】才不点头!找私企人才从政,越来越难
【想法】才不点头!找私企人才从政,越来越难
为什么私企的人才对行动党来说,会更关键呢?
总理黄循财接棒后的第一个大选,他当然有备而来。他跟媒体说,“已有一些公务员表示愿意投身政治”。这个显而易见,纷纷辞职的呼之欲出了,没什么悬念。
倒是总理谈到,有些人还没准备好在来临选举中参选,会纳入未来的选举布局;另有一些人认为政治并不适合自己,选择不走这条路。
让人好奇的是,这些婉拒或者以后再说的人才,会不会以私人企业的居多?
为什么私企的人才对行动党来说,会更关键呢?政府和内阁的组成,会不会一面倒都是同一个频道的声音,就看能不能从各个领域带来不同的能量。
一个团队,最怕方向不一致,更怕思维方向一致,没有第二种可能。
如果有机会更上一层的新人都是公务员和军方背景,一致性太强,行事和决策文化少了私人企业那种拼搏求存的破格思维,肯定不好。
也许私人企业的人才,犹豫的也正是自己风格迥异的做法,跟同温层那批人会不会格格不入。那又何必搁置高薪抛头露面,来面对更大的未知?
当然,是人才,怕的绝不会是融入和改变。
以企业家的身份从政,殷吉星是很好的例子,也是行动党里难得的谏士。他曾在1996年至2015年担任新加坡国会议员,参与了四次全国大选,也曾担任行动党副党鞭。

行动党能包容“不听话的人”到什么程度,决定了吸收人才的速度。(图/殷吉星 Facebook)
大家印象深刻的是殷吉星敢怒敢言、有话直说的性格。他批评自己的政党和执政党政策,不留余地,有时难免得罪一些人,甚至惹恼一些官员和同党人士。殷吉星说过,李显龙总理告诉他,要大胆谏言,别有所保留。
工程师出身,也曾是工程公司老板的李美花,是人们印象中另一个“敢讲话”的白衣人,她也“不怕得罪自己人”。这样的人才,打着灯笼也难找。
历年来内阁里,做生意的人少之又少。陈诗龙医生管过医疗机构,算是少有的私企高管。要在规矩章程相对不灵活的政府部门做领导,估计他应该有一番体会。
要是最好的人才都不愿挺身而出,执政党也只能退而求其次。
对行动党来说,更大的挑战是,以现有的社媒环境,公众人物必须赤裸裸面对检验,要吸引到CEO层级的人从政很难。这些人过惯了无拘无束,也能呼风唤雨的日子,行动党能包容“不听话的人”到什么程度,决定了吸收人才的速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