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想法】打鞭,能吓跑诈骗犯吗?

新加坡的鞭刑制度有效打击罪行,但不是什么案件都可以用鞭打来处理,只适用严重犯罪,如毒品犯罪、强奸、抢劫、严重暴力犯罪,以及破坏公物和某些移民相关违法行为。

引入鞭刑作为额外惩罚,可显著增加诈骗犯罪的风险与代价。(图/互联网)

慢着,如果破坏公物都可以用鞭刑,诈骗犯不鞭打,说不过去吧?

新加坡刑法(Penal Code)及《刑事诉讼法》(Criminal Procedure Code)规定,符合特定条件的男性罪犯(16岁以上、50岁以下)可被判处鞭刑,最高可达24鞭。

目前诈骗犯罪的适用法律主要依赖《刑法》第415-420条(诈骗与欺骗相关罪行),可判处长达10年监禁及罚款。诈骗罪犯还没有列入可鞭刑的罪行范围,但随着网络诈骗案件激增,社会对更严厉刑罚的呼声越来越高。

诈骗的社会危害与数据支持

诈骗不仅是一种经济犯罪,更可能摧毁受害者的生活,甚至生命。新加坡2024年诈骗案总数比去年增加一成,至5万1501起,总损失金额则激增超过七成,达11亿元,为历来新高。骗子利用加密货币匿踪和难以追查的特性,快速转移款项,规避执法打击,成为新的诈骗手法。

新加坡警察部队星期二(2月25日)公布2024年全年诈骗和网络犯罪数据。诈骗案占九成多,总数增加10.6%至5万1501起,高于2023年的4万6563起。

诈骗总损失金额在前年下降后,去年的损失金额激增70.6%,从6亿5180万元增至11亿1240万元,成为历史新高。

为何诈骗犯应鞭刑?

从法律角度来看,诈骗与抢劫、强奸等暴力犯罪不同,它的“暴力”体现在心理和经济层面。然而,诈骗的危害却可能远超传统的财产犯罪,例如,精神折磨。受害者不仅失去财产,还可能背负债务,甚至引发抑郁、自杀等问题。

此外,诈骗案造成社会信任崩溃,诈骗的猖獗让人们对电话、网络交易、甚至金融机构产生不信任,损害社会信用体系。

加上执法难度高,诈骗犯罪通常涉及多个国家,执法与引渡过程复杂,现有刑罚的威慑力可能不足。

如果引入鞭刑作为额外惩罚,可显著增加诈骗犯罪的风险与代价。

立法加重惩罚

内政部政务部长孙雪玲在预算辩论中表示,政府正在研究更严厉的刑罚,包括是否适用于鞭刑。如果最终通过立法改革,新加坡将成为全球首个对诈骗犯实施鞭刑的国家,为国际社会提供震慑性示范。

诈骗案层出不穷,必须雷霆手段制止。如果“以鞭惩骗”能让诈骗分子望而却步,那就是社会的胜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