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Nanyang Wanbao
- Posts
- 有大牌,也有暗牌!本地特色华语词汇出成书,推广华语理事会深化身份认同
有大牌,也有暗牌!本地特色华语词汇出成书,推广华语理事会深化身份认同
这里收录的词语,在新加坡的某个时间点上,发挥了它们的作用,见证了一个时代......
推广华语理事会推出新书,收录1131个具有本地特色华语词汇,找出它们的由来和意义,展现我国多元种族和语言特色。
理事会连推介会场也精心安排,就在新加坡过去称为”二十间”的原址,现在是美芝路(Beach Road)上的Parkroyal酒店。至于“二十间”是什么地方,可上新加坡华语资料库查询。

高级政务部长沈颖(左三)为新书主持推介,陪同的有国家文物局长章慧霓(左一)、《从石叻坡到新加坡——新加坡华语资料库》首席研究员陈志锐副教授(左二)以及推广华语理事会主席蔡深江(右二)。发布会由883电台DJ恺缨(右一)主持。
研究团队花了5年时间,完成名为《从石叻坡到新加坡——新加坡华语资料库》(Selat to Singapore: Singaporean Mandarin Database)的双语刊物,分上下两集,是新加坡华语资料库的研究成果。
国家发展部兼外交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为新书主持推介,她说,这些词汇反映我国独特的历史及多元文化的精神面貌,出版物体现了新加坡华人的集体记忆,也是值得我们自豪的语言资产。
推广华语理事会主席蔡深江说:“语言是活的,这里收录的词语,在新加坡的某个时间点上,发挥了它们的作用,见证了一个时代,让我们在回头的时候,找到依据和坐标,知道那个时代的气息。”
领导团队的首席研究员陈志锐副教授谈到书中收录的内容,他说:“我们把这个词语的由来演变,甚至一些例子等等都收录在这本书里面,让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了解它的意义,甚至勇于使用新加坡的华语建立我们自己的自信心。”